新媒体时代视频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欢迎登陆今日辽宁网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值班热线:024-31209211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今日辽宁网 >> 文化 >> 雅趣

新媒体时代视频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0年11月03日 信息来源:辽宁传媒学院 代君 【字体:
  新媒体时代视频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近日辽宁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正在举行期中学生作品连展,作为非影视专业的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专业学生的视频类作品受到热捧,学生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拍摄作品的娱乐性、艺术性广受好评。是什么原因使得视频类课程如此受到重视,并能引起学生们热情的追捧呢?答案就是课程改革与创新。
       全国专业排名第二的辽宁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2019年伊始就着力在其专业领域产业链上游——内容产制环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精心打磨专业课程项目包,《新媒体视频创作》项目应运而生,打造在万物互联场景中的高质量数字影视作品。该项目课程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培养学生影视专业知识、提升影视鉴赏能力的专业课程群。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专业、广告学专业、传播学专业,乃至新闻学专业都加大了对视频类课程的建设力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量上加大课时,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教学品质,紧紧围绕OBE教学理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一、构建科学化视频类教学体系,紧扣新媒体时代要求
       学院积极探索视频类教育课程的改革路径,构建科学化视频类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推进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用项目包课程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学院各专业建立了以完成项目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其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媒体视频创作》项目包在学生中受到广泛喜爱与好评。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剧组,按专业分工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视频摄制任务。另一方面,学院不断革新学生考评方法,除了传统的评测方式以外,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期末答辩形式,将学生摄制的视频作品作为期末答辩的内容,更以类似于奥斯卡电影颁奖典礼的形式——“网卡杯”(网络与新媒体奥斯卡杯)来呈现,因此,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度,每到期末学生们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期待各自的作品能在“网卡杯”上公映、提名、获奖。
       二、创新教学方式,夯实育人基石
       新时代背景下,学院对传统讲授式、程式化的视频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更为灵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一方面,积极推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加入配套的摄影和后期制作等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将理论课程变得更为灵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边观摩影片边学习知识,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带入到影片中去分析讲解。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聚集授课能力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新背景、学院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构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高亲和力的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人才体系。近年来,学院从各大高校、行业、海外留学群体中选拔优秀视频类授课经验丰富的高等人才来学院任教,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视频类课程教师的培训。学院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对新媒体时代下视频形式与内容的新发展、新变化的积极探索与研究,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定期与新媒体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交流与合作,让视频类课程教师不断跨界吸收新知,从而有利于新媒体与视频类课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
       媒体是视频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和资源存储平台,新媒体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5G通信技术的到来,将给视频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今是视频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催生的视频类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影视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影视教育俨然已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课程教学,在影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院需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在影视课程中的趋势判断和应对,综合采取多样化措施,不断推进视频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保证视频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
(编辑:岳华)

上一篇:海边遐想

下一篇:家•国•梦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