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西北:千人支援,同心圆梦
欢迎登陆今日辽宁网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值班热线:024-31209211
今天是:

东北——西北:千人支援,同心圆梦

时间:2020年11月27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字体:
       在祖国的版图上,辽宁位于东北,新疆塔城地区位于西北,两地相距遥远。但二〇一〇年辽宁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两地心手相牵,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十年来,辽宁一千三百多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塔城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第九师,建住房、建医院、建学校、引资金、上项目、纳人才,助力“一地两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百姓生活持续改善。
       二〇二〇年,二百七十三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这片热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身心投入对口援疆的工作中。
东北——西北:千人支援,同心圆梦
辽宁援建的托里县第二中学学生阿亚阔泽正在上课。
保障民生守望相助
       哈萨克族妇女努尔古丽·阿依达哈买提脸上有些沧桑,看上去比她40岁的年龄稍显老了一些。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原本以放牧为生,生活虽算不上富裕,但也衣食无忧,一切改变发生在2016年。“那年我丈夫得了脑瘤,看病花了35万元,不仅花光了全家的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元的债,但还是没有保住丈夫的命,他在2018年走了。”努尔古丽·阿依达哈买提说,她当时带着10岁和2岁的两个孩子几乎生活无着,一下子就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那些日子她几乎天天以泪洗面。
       当地干部得知努尔古丽·阿依达哈买提的情况后,来到她家里,告诉她可以享受国家相关帮扶政策,搬到塔城地区托里县铁厂沟镇准噶尔社区的幸福小区牧民定居点居住,解决她就业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努尔古丽·阿依达哈买提重新看到了希望。
       她告诉记者:“我是2019年7月搬进幸福小区的,70多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了1万元,现在我在克拉玛依打工,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生活好多了,欠的债也还得差不多了。”
       十年间,辽宁援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援疆资金安排上始终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
       “对于各类援疆项目来说,民生项目特别是住房、医院、学校等设施建设往往需要持续多年,很难快速见效,但这些项目对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批批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坚守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建设了大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庆东说。
       与幸福小区相距不到500米的地方,同样是辽宁援疆项目,准噶尔社区学校今年9月22日开学了。该校校长赛力克·那扎尔别克提起新学校,满眼希望:“学校近期规划招收学生600人,远期规划是1200人,教学楼3800平方米,抽调了全县120名优秀教职工,基本解决了附近定居点孩子的上学问题。”
       吾拉哈提·吐尔汗今年上六年级,开学前,他一次次来学校看新校舍、体育馆和食堂。吾拉哈提·吐尔汗的父母以前依靠放牧为生,需要随着四季的变化在不同牧场间迁徙,“前5年我换了6所学校,和小朋友刚刚认识就转学了。”吾拉哈提·吐尔汗说,他特别希望和新同学交朋友,如今随着父母在定居点居住,他也终于能上一所稳定的学校了。
“筑巢引凤”留下希望
       产业援疆的目的就是“筑巢引凤”,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工程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创造价值、扩大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协助受援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塔城市民戴金萍在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有一个115平方米的外贸小店,店内主营哈萨克斯坦进口糖果、蜂蜜、巧克力。她说:“借助边境旅游,我的小店可火了,2019年6月开业第一个月平均每天营业额都在5000元左右,一个月挣了10多万元,我和爱人决定把这些钱全部投入装修中,让店铺提档升级。”让戴金萍作出如此“大胆”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的好政策:她的小店三年租金全免,哈萨克斯坦进口商品关税全免。
       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是辽宁援疆项目,2018年8月全面启动了一级交易市场360亩和二级收购市场30亩用地规划建设项目,新建丝路文化商品城、查验交易库、二次交易库、中方哈方出入区服务用房及供电、供排水等多个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建设项目。丝路文化商品城带动500余人就业、2500名边民参与互市交易,极大地提高了当地边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相距5公里的地方就是第九师巴克图工业园,定位为第九师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仓储物流综合产业园区,2018年开始建设标准化厂房,2019年至2021年实施就业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
       新疆红九什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秀荣说:“园区经常搭桥联系企业与银行,开展会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园区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就业,红九什公司向当地农民收购番茄,由于是订单式收购,不愁销路,农民仅种植番茄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8000元左右,较以前收入翻番。
消费扶贫好物出疆
       “这是塔城的牛肉干,肉质细腻、满口留香……这是新疆的面粉,口感筋道,包饺子、擀面条都适合。”9月26日晚,一场“一地两师”农副产品直播销售活动在新疆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这场由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辽宁新疆两地多个部门联手举办的京东直播吸引了上百万网友的关注,20种辽疆两地的消费扶贫产品亮相,网友们下单不断。这是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今年举办或参与的第五场消费扶贫产品直播活动。
       今年3月,新一批辽宁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后,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长远规划、统筹部署,出台运费补贴等政策,投入援疆资金860万元。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辽宁有关单位对接,定向推介活动覆盖辽宁2000多家单位。截至目前,促成“一地两师”线上线下农副产品销售额近1.5亿元。
       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还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引进的石河子半城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980万元,运营“辽宁援疆好物商城”,协调华润万家、大商集团等10家大型商超设立消费扶贫专区(柜)。启动“辽疆同心”在辽宁14市的巡回展示活动,铺设50余家“辽疆臻品”线下零售网点。
       消费扶贫活动最终目的是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从而拉动当地就业、提高百姓收入。今年21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吐尔洪·吐尔逊在石河子鞑靼缘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由大连迁往石河子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吐尔洪·吐尔逊说,他来鞑靼缘疆之前只能四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在鞑靼缘疆当了产业工人后,每个月收入三四千元,“如今我每个月可以给父母1500元,还能攒下点钱,我已经有女朋友了,想在石河子买房子结婚安家。”说到这,吐尔洪·吐尔逊满脸笑意。
       “下一步,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将继续加大对消费扶贫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消费扶贫产品品牌价值,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相关产品销售,使更多的新疆好物走出新疆、走进辽宁、走向全国。”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勇向记者描述了消费扶贫下一步重点工作。(作者:李海  第十批辽宁援疆人才)
(编辑: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