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教坛新青年 不忘初心为疆来
欢迎登陆今日辽宁网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值班热线:024-31209211
今天是:

辽沈教坛新青年 不忘初心为疆来

时间:2021年03月18日 信息来源:沈阳援疆工作队 【字体: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家乐,是沈阳援疆支教队伍中年龄最小的“90”后教师,生于1992年的他2018年到东北育才学校工作,任超常教育实验部学生发展指导处干事、分团委书记、历史教师。
       作为历史教师,王家乐一直都对新疆非常向往,当他得知“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项目开启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并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了塔城三中任教。
辽沈教坛新青年 不忘初心为疆来
动之以情  静待花开
       新时代和新形势对边疆地区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塔城三中整合援疆教师优质资源,集中力量组建“沈阳班”。成立之初,王家乐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早8点半到晚11点40,这是他的工作时间,有时晚自习结束后,他还要到学生寝室去看看,常常忙到后半夜才回去休息。另外他还跨年级任教,承担高三文科尖子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最忙的时候三餐都顾不上吃。
       万事开头难,班级组建之初,他主动去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与他们沟通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默契逐渐加深,他始终像大哥哥一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用宽容的心态对待、用真诚的行动去关爱学生们。
       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也很操心,点滴小事见真心。去年11月的一天,塔城天黑的早了,温度骤降,一次大风天气导致学校及周边地区大面积停电,他打开手机电筒用微弱的光带着孩子们一起下楼并挨个送回寝室。他跟学生们相处得就像家人和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喊他“乐哥”,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上温暖的祝福。他在班主任工作手册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一件需要认真和执着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等待的事业,要以爱育爱,才能构筑恒爱!不求自己能影响学生一生,只希望自己的真挚,能让他们在躁动叛逆的青春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回忆起这段日子,想到老师时,如果能微微扬起嘴角,那真的就是乐哥的福分了。” 
立德树人 筑梦未来
       伟大的精神穿越时空,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征途。2020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对于王家乐来说感触更为深刻,他的爷爷是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专题历史课中他这样说道:“我的家乡在辽宁丹东,隔着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援疆在塔城,中哈边境上的口岸城市。来到这里,看见飘扬在国界线和边贸口岸上的五星红旗,不由得想到鸭绿江界河边上飘扬的国旗”。以此为契机,他将这段浸透着保家卫国英雄精神的历史娓娓道来,与学生们一同历经岁月、跨越时空,用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向革命先烈们学习,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背景,在他们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带伤坚持 不留遗憾
       今年寒假期间,王家乐不慎受伤,导致膝盖韧带撕裂,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王家乐想到高三毕业班马上面临高考,不能耽误学生们,最终没有选择手术,而是带上护具按时返回。
       新学期开学后,塔城的降雪还在继续,冰天雪地里王家乐行走不便,上下楼梯需要花费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他总是提前出门,尽量早些到教室。由于膝盖受伤,恢复时间短,长时间站着上课、一瘸一拐地行走在学生中间,有时痛得直冒冷汗。即便这样,他依然咬牙坚持,时刻不敢懈怠。王家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新时代青年老师的初心,全力付出、不留遗憾,他做的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人为这份平凡中的坚守而感动。
(编辑:今日辽宁5)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